就像細小的蘆葦管,你從這一端輸進去的,

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,在可以選擇時,
都一定會選擇快樂的生活,
這是無庸置疑的!那麼,
在生活裡創造快樂的能力,
在生活裡創造快樂的能力,
就將會是一個謀生的技能,存活的意義,
活,就要活的快樂,活的有韌性!
許多勵志文章裡,描述著許多苦盡甘來的人生,
那是因為苦後有樂,所以精彩!
歐美學校會在長假規劃裡,為孩子安排閱讀及戶外活動,
因為他們認為,孩子需要釋放也需要持續閱讀,
學期中的回家功課也不多,
週六日甚至無功課,讓大家都放鬆。
反觀台灣,
月考前、小週末,這一定是功課最多的時候,
甚至有一年級的孩子,
月考前的功課一下子是一次六課的生字兩次,
不然就是考卷四張.....
一般的日子也是造句將近20個外加其他抄寫課文的功課...
看著孩子艱辛的書寫,手寫到流汗酸痛,
從下午兩點寫到快要六點,算算...快四個鐘頭哩!
『教育,應該在厭倦之前結束!』
雷夫‧艾奎斯(第56號教室 作者)也說:
『如果小孩會算10個乘法題,為什麼要他做500題?
如果他連10題都不會算,那麼要他做500題的意義在哪裡?』
孩子厭倦了、想逃了,
我們再說他懶惰,
這樣的罪名、這樣的對待,對嗎?
著名教育學家馬歇爾先生說:
『應該滿足他喜歡變化的願望,但要把滿足和提高知識相結合。』
他還說:
『在兒童表現出疲憊之前,功課就應該停止。』
教育,是點一盞燈,而不是填一個桶子!
孩子不是鴨子,但願他們有更快樂的學習旅途~
這也是我一直很想讓女兒在家自學的最主要原因
回覆刪除又知道自己沒有恆心耐心毅力
所以勢必得請老師來家裡教
但這一定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...
想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
讓女兒能夠適性發揮成長
不過囿於客觀情勢
恐怕無法達成理想
真是兩難啊...
教育體制不同,延伸而出的教育方法也必然不同。
回覆刪除歐美國家強調的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,不在乎知識的累積,他們學的是方
法;台灣等亞洲國家,所在乎的是成績與結果,我們所擅長的是記憶,也可以
說是應付考試的短期記憶。
如果想生活在台灣,想應付學校生活與各種考試,必然擺脫不了各種重複堆疊
的練習,如果老師不這麼做,向成績看齊的家長不會抗議嗎?會說話的成績數
字不會造成大家的恐慌嗎?
這是整個大環境營造與衍生出來的問題,不能單方面歸咎於老師的殘忍,改很
多的作業、考卷、練習題,也是老師所不樂見,盯不完的「訂正錯誤」也會折
損老師的教育熱忱,但我們能不這樣做嗎?不能。除非有一天,家長不要求成
績,升學不以各種考試做判準,那不只學生會很快樂,老師也會很快樂。
以上若有冒犯,還請包涵!
很令人省思的一篇文章~
回覆刪除希望自己不要常犯那樣的錯><"
我要好好規劃下學期的教學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