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週好書分享:
這是一本探討兒童哲學的書
書中多以淺顯有趣的生活實例為主筆
再加以分享和描述
以其中一篇『媽媽妳要先救誰』
以其中一篇『媽媽妳要先救誰』
來作為本週分享的文章吧!


孩子的談話如果仔細聽會發現很有意思的
文章中提到一個孩子和他媽媽的對話
「媽媽,如果我跟哥哥一起掉到水裡去,妳要先救誰?」
如果妳是媽媽
妳會怎麼回答?
這位媽媽回答他的孩子:「我會救比較危險的。」
孩子說:「媽媽,是一樣危險的,妳要先救誰?」
媽媽說:「救比較遠的。」
孩子:「媽媽,是一樣遠的,妳要先救誰?」
媽媽每天被孩子這樣問,覺得很煩,
經過朋友的建議,她回家回答孩子:「先救比較乖的。」
結果孩子竟然哭了,
他說:「那媽媽一定會先救哥哥,因為他一直都是比較乖的。」
他說:「那媽媽一定會先救哥哥,因為他一直都是比較乖的。」
媽媽立刻對兒子說:「那妳就更乖一點,我會先救你。」
沒想到孩子起先破涕為笑,接著又轉笑為哭。
孩子說:「可是,那---哥哥不就沒命了嗎?」
(摘錄自 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)
小孩子用問話的方式,其實是在做科學研究。
不知道您家的寶貝是否問過妳類似的問題
親子間的對話,其實是富有連續性,內容多樣、情緒複雜的故事。
(摘錄自 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)
孩子會有這樣一問,
必定有他的背景因素
也許是一種探詢
他想問媽媽:『媽媽你比較愛我還是比較愛哥哥?』
手足間難免會有此種情況
但是身為父母,該怎麼回答,可真是一門藝術了!
教養是一種藝術,父母所擔負的責任,
誠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‧詹姆士(Wiliam James)所說:
是藝術,是藝術家的工作。
(摘錄自 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)
這門藝術需要父母以謙虛的心不斷的學習
「我是當爸爸以後才學會當爸爸的」
是阿!
當爸媽,是和孩子一同學習
非以修習教育學分之有無為論斷
亦非以學歷文憑為依據
更不全然以專家的意見為意見
沒有照書養的孩子
更沒有因為照書養而一百分的父母
楊茂秀教授建議:
『小孩是自己的,
不能老是讓別人的意見來左右自己教養小孩的方式。』
(摘錄自 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)
不能老是讓別人的意見來左右自己教養小孩的方式。』
(摘錄自 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)
最懂孩子的是父母
前提是父母願意花時間和心思在孩子身上
當教養遇到瓶頸時
問自己也問問孩子
有時教養的巧思便因應而生。
這本書裡還有很多很棒的文章
是本很值得一看在看的書。
楊茂秀教授的作品:
教室裡有鬼
誰說沒人用筷子喝湯
好老師是自己找的
重要的書在這裡
另外還有一本『切開鴕鳥蛋』是Alinggo老師的作品
也是我很推薦的一本好書唷!
在閱讀中學習是我和孩子們在來我家的收穫
因為閱讀,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的相處
~唯其謙卑,足以遠行~
真的是太感恩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